网站首页 > 厦门美食> 文章内容

城市的缝隙中文艺气息野地生长——厦门曾厝垵自助游攻略

※发布时间:2016-8-19 21:41: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柏拉图前的海/风如水从年初到年底,特别是逢上暑期和黄金周,打开微博、人人、豆瓣,总会被好友们在厦门的美图和美食刷屏,而几乎所有的日志都会以“你好厦门”开头,以“再见我亲爱的曾厝垵”结尾。曾厝垵这三个字都有可能读错的名词,不知道从何时起变成了文艺青年的经典词汇,不厌其烦的把它在嘴边呢喃。每一年,厦门都在我的旅行计划里,每一次曾厝垵都是我计划里最未知也最期待的部分。终于在今年的黄金周,在备受刷屏的刺激后,我在十月的最后一天从北京出发,好好的去厦门待上一番。

  溪头下,柏拉图的理想国

  如果说从飞机上看夜晚灯火的厦门是一次惊艳亮相的话,那么在环岛路上和曾厝垵的擦肩而过,就是惊鸿一瞥了。若不是“狗妈”往车窗外左边一指,除了多了些穿长裙戴帽子的妹子和几家气派的酒楼,还真不会发现这块小小的地盘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厝垵。当我再看第二眼的时候,车已经在黄厝溪头下停下了。我们的行程时间足够充裕,“狗妈”说住在黄厝最合适不过。在柏拉图客栈放下行李,卸下我“未雨绸缪”的毛衣,趁着天色尚不晚,我们决定夜访曾厝垵。

  沙坡尾的调子很另类/风如水从黄厝坐公交车不过两站就到了曾厝垵。一进村口,庄严的福海宫却直接把我酝酿出来的伪文艺气息震慑住,气势慑人的石雕龙珠,色彩斑斓的彩绘三门,呈现着装饰性很强的闽南建筑风格。然而最让我疑惑的是这一庙中居然供奉着保生大帝和妈祖这职责迥异的男女二神。是为了节约资源还是简化程序,还是想让神灵们不寂寞。这样的疑问没有答案,但至少诠释了曾厝垵人的开明通达。以至于我再走几步,再看到曾氏宗祠反而觉得是如此的顺其自然。在供奉祖先的庙堂里,我点上一杯蜂蜜柠檬水,恰逢星月,坐在这里的好处就突显出来了。坐在别人的宗祠里,思念着自己的亲人。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想到明天还计划着早起拍摄海上日出,还是要早点休息。于是,就如同我只喝了一半的上窄下宽的玻璃杯一样,最精华的曾厝垵的味道,要等到明天再细细品尝。

  对于每个想看海拍海的摄影爱好者而言,住在黄厝溪头下便占尽了先天优势。晚起了十分钟,我错过了日出。但从柏拉图不到两分钟就走到海边,这块属于东部海岸的海滩,有细沙有礁石,远处还有海岛和渔船,而且不出现海滨浴场人多的如同下饺子的情况。没有拍到的日出,留下遗憾,却可以在脑海中完美的曝光、显影。从这点看来,住在柏拉图的确是摄影师的理想国。对我而言,躺在榻榻米的圆床上,嗅着海风,听着海浪,晒着暖暖的太阳,睡个回笼觉,却是我此刻的理想国。

  青春像一场演出/佚名一群人的鼓浪屿,几个人的曾厝垵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第一次来厦门不能免俗的去了鼓浪屿,以至于有更多人和我一样,因为去了鼓浪屿,才会留恋曾厝垵。汹涌的旅行团,琳琅的精品店,一切都在给商业让路,传说中的猫岛居然看不到几只猫,物不美价不廉的奶茶。一个个只有情趣却失去了情感的场景。还好,还有曾厝垵,还好可以回到这个外表土气、内心原始的曾厝垵。

  厦门很小,曾厝垵更小,它如同世界中的夹缝,如同彩色的海边曾厝垵站,在两座房子中间,取了一块最美的海,在每一刻每一秒变幻着不同的色彩。也好像这个村子,在城市与现代之间,留下的一份田园。这个曾经的小渔村,是厦门城市的发源地。当年的富人区,灯红酒绿。这里的宗教信仰多元,跳海自杀的平凡女子,被安葬在海边,在招魂、超度的岁月里,慢慢以圣妈的形象接受代代村民的祭祀;西式的基督教堂里不久前台湾来的牧师和男女老少一起用闽南话做弥撒,唱诗班圣洁的声音,相信一样会感动上帝;还有藏在村旁的启明寺和需要寻找一番的伊斯兰信徒墓。这个有限空间的小渔村有着无限的人文关怀,自由的信仰天空下,人人安详平等。

  清新是曾厝垵的海风/风如水在沦落为城乡结合部的岁月里,小渔村成为许多人的收容之所,他们之中有农民工,有大学生,有画家,有歌手,有诗人。很低廉的房租,就可以搭建一个并不高远的梦想:开客栈、开酒吧、开画室,或者租间青石居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写诗唱歌。陪同我们游玩的“狗妈”就是最早一批外来者,她至今依然怀恋:08年的时光,那时候的她像家一样打理一家客栈,和每个入住者亲切交谈。“聚在一起喝一杯茶,有一个小院,有天有地,种草种花,养猫养狗。”

  如今一切都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改变。四五年的光景。曾厝垵如同轮回般华丽归来。艺术村、或者家庭旅馆集中地。曾厝垵最让人着迷的还是它的文艺气息,于是有举办了N场音乐会的“梦旅人”;有建在宗祠里的“templebar”;有打开窗就收下一扇海的“蓝色小屋”;有雨天不开门的“晴天见”;有不走清新风专走民国范的“吴家饼店”;路过的墙面被画上涂鸦,连防火栓也被涂上彩绘;村委会的告示栏贴着微电影的演出海报。漫步在曾厝垵的“五街十巷”到处都是这样具有文化冲击力的视觉反差。在城市的夹缝中,路过的或留下来的飞鸟,撒下一些种子,慢慢的在野地里发芽、生长。

  地中海风情的客栈建筑/风如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路也就没了

  不经意间曾厝垵成为城市转型的一块试验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的一百多家客栈,各有风格,各有情调。有个性的小店,也有安静的酒吧,还有地道的小饭店。文艺青年们在鼓浪屿的失意中,在曾厝垵找回诗意。原先的供电设备已经不堪重负,政府的旺街项目,正在慢慢展开。而相似的沙坡尾,也迫不及待地将改造提上议程。商业化模式也必然带来相应的负面效应,我将我的担忧告诉了“狗妈”。“其实我们并不反对商业化,有一个比例就好了,一部分做商业,一部分搞文艺,大家可以相安无事的。政府只要给好的政策,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好了。”乐观天性“狗妈”,已经融进一份“曾厝垵式”的从容淡定。的确,曾厝垵的每一个小店都可以被复制,甚至夸张、放大。在文艺的外衣下,商业模式可以打造出无数个鼓浪屿,但曾厝垵的文艺气息却无法拷贝。

  在厦大学生公寓附近的“谷吧”,一家不走寻常模式的学生酒吧,门口的一句话巧妙的为我的“杞人忧天”作出解答,“把时光抓起来,扁一顿,关进谷吧沉淀,再沉淀....。。”靠海的曾厝垵,在历史中几经起伏,却包容着一切,这就亲爱的曾厝垵,在潮长潮落间,接纳着一切,也涤荡着一切。

  (文字作者:风如水)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