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厦门资讯> 文章内容

厦门昨迎清明小长假首日祭扫高峰 233万人前去扫墓

※发布时间:2018-7-8 1:09: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东南网4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市民的祭扫活动进入高峰。全市9个主要祭扫点共迎来祭扫市民233188人次,车辆34513台次。

  其中,中华永久墓园的祭扫人数最多,共有6.79万人次;其次是薛岭山陵园,共有6.08万人次;安乐永久墓园排在第三位,共有4.2万人次。

  导报记者注意到,随着祭扫高峰的到来,各大墓园周边的交通量也比平时增加不少。今年,薛岭山陵园周边开辟了临时停车场,公交集团也开通了到中华永久墓园和安乐永久墓园的临时直达专线,为避免拥堵,市民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导报记者从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了解到,“厦门白事通”设有24小时服务专线:,通过这一平台整合殡葬资讯,可提供由上门穿衣、灵堂服务到灵骨落葬一站式正规礼仪服务。

  目前,“厦门白事通”还推出了微信服务号,及时发布惠民政策、便民服务、公共信息、业务咨询等内容。有需要的市民,也可以在微信号上依据治丧指南高效办理丧事。

  70多岁的叶奶奶,静静地坐在一排墓地旁边。她的眼圈微微泛红,心情有些沉重。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她越发想念自己过世的丈夫,还有其他亲人。“我先生是2005年过世的,这里还埋葬着他的两个哥哥,还有父母和祖父母。他们都是老鼓浪屿人,有些坟还是从鼓浪屿迁过来的。”叶奶奶告诉导报记者。

  叶奶奶是马来西亚归国华侨。1956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叶奶奶当时才十几岁,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困难时期,父母多次劝她返回马来西亚,她都咬咬牙了下来。

  清明节要到了,亲人们聚了起来,一起来祭扫先人。每座坟前,都摆了鲜花。“鲜花最能表达我们的心意,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我们一直很想念他们。”叶奶奶哽咽着说。

  他们的祖籍在山东,父亲是南下干部,还参加了解放厦门的战斗。厦门解放后,他们留了下来,在这个城市安家、生根。

  “我们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批离休干部。”赵先生骄傲地说,“他生前喜欢嗑瓜子,爱喝酒,也抽烟,所以我们准备了各色点心,还专门带来了三种酒——茅台、杜康、干红,希望他高兴。”

  “父母去世后,每年清明节我们几兄妹都要一起来祭拜他们,我们的父母,都是很了不起的人。”赵先生说。

  张家的后人,十几个,祖孙三代,聚到一起祭奠先人。“这里埋葬的,是我的父亲、母亲。”72岁的张金炼说。他的儿子和侄儿,此刻正跪在墓前,用毛笔蘸着金色颜料,一笔一划地给墓碑上的字重新描金。

  张金炼的父亲1964年就去世了。那时,他才20岁,在部队里当兵。“那时候,对台关系很紧张,我被派驻到长乐埋伏,随时准备打仗。忽然有一天,我接到电报,父亲病危。部队给我放了半个月的假,我匆忙赶回家,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

  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张金炼提前返回了部队。“我怕万一要打仗,我得回去带好我的兵。”那时,他是个班长。

  父亲生前爱喝酒,这次,他的孩子们专门带来了2瓶厦门丹凤,还有香烟、茶叶、各类点心。“这些都是父母生前喜欢的,希望能把我们的思念带过去。”张金炼感慨地说。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